中新社北京12月5日電 (李曉喻)中國花在科研創新上的錢或將更有效率。中國財政部5日表示,今後對國家科技計劃的補助將按完成情況而定。
  近年來,中國為加快科技創新捧出了大量“真金白銀”。官方數據顯示,自2006年至2012年,國家財政用於科技的支出累積超過2萬億元(人民幣,下同),年均增幅超過20%。
  同時,如何把巨額資金“花在刀刃上”,也日益受到中國政府的重視。
  早在兩年前,財政部副部長張少春就曾指出,要加強對科研經費的管理,從重投入、重分配轉向重管理、重效益。
  按照最新安排,現有國家科技計劃及專項中以科技成果工程化、產業化為目標任務的研發項目,將採用“後補助”方式。
  根據財政部的解釋,所謂“後補助”,指的是項目完成任務目標,即按照約定的金額補助;未完成任務,就沒有補助,研發單位需自行承擔項目失敗的風險。
  在這一“先實施,後撥款”的機制下,企業進行研發活動要先“自掏腰包”。
  中國政府希望通過這一“面向結果”的補助政策,刺激企業從事科技創新的積極性和主動性,讓企業在研發和推動科技成果走向市場等方面發揮更多作用。
  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所長趙昌文對此表示贊同。他告訴中新社記者,如果企業從事科技研發活動的風險完全由政府承擔,科研資金將很難得到有效利用。
  同時,這一政策還將有助於避免科研經費被挪用和擠占,提高資金使用效率。
  趙昌文指出,目前部分企業獲得補助資金後,並沒有真正將其用於科技研發,而是用來套利。“用結果說話”,更符合十八屆三中全會後新一輪改革的方向。(完)  (原標題:中國補貼科技創新“用結果說話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uz79uzrnb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